voc治理市场分析与吸收法除臭工艺介绍
在全球大气污染物清单中,工业VOCs(挥发性有机物)贡献率高达45%,我国年排放量超2100万吨,涉及200余类行业。这类由石油炼制、化工合成、涂装印刷等工艺释放的苯系物、醛酮类化合物,正在引发系统性环境危机。
石化企业储罐呼吸阀逸散、喷涂车间无组织排放、制药行业溶剂泄漏,单台设备日均VOCs逃逸量可达10kg。更严峻的是,这些物质经光化学反应生成二次气溶胶(PM2.5前体物)和臭氧的效率高达3-5倍。据《中国大气PM2.5污染防治策略》研究,工业VOCs对京津冀地区夏秋季臭氧污染贡献率超过60%。
从源头替代(水性涂料/高固含树脂)到末端治理,RTO蓄热燃烧系统可削减90%排放,LDAR泄漏检测修复技术使石化企业减排25%-40%。2023年新实施的《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》明确要求:制药行业溶剂回收率≥85%,包装印刷企业必须配置吸附/催化净化装置。
在废气治理技术中,喷淋塔除臭工艺基于气液传质原理,通过精心优化填料层与喷淋系统,实现高效恶臭去除。恶臭气体从塔底涌入,经填料层均匀分散后,与塔顶喷淋而下的吸收液(如NaOH、NaClO等)充分接触。吸收液经喷嘴雾化,大幅增大气液接触面积,强化传质效果。恶臭物质(H₂S、NH₃等)在填料表面与吸收液发生化学反应(如酸碱中和、氧化还原)或物理吸附,转化为无害物质。净化后的气体经除雾器脱水后达标排放,吸收液可循环利用或经pH调节后再生。该工艺处理效率高(>90%)、运行稳定、适应性强,尤其适用于污水站复杂恶臭气体的综合治理。
而专为医院污水废气治理设计的喷淋塔,采用次氯酸钠(NaClO)溶液作为吸收剂。废气从塔底进入,通过填料层均匀分布,与塔顶喷淋的NaClO溶液逆流接触。NaClO溶液经高效雾化喷嘴形成微细液滴,极大增加气液接触面积,强化传质效果。废气中的恶臭物质(如H₂S、NH₃)及病原微生物与NaClO发生氧化反应,被有效去除或灭活。净化后的气体经除雾器脱水后达标排放,吸收液可循环使用或定期更换。该工艺具有高效杀菌、除臭彻底、运行稳定等特点,为医院污水废气的安全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。